王维的白雪
  作者:王秉良  时间:2022-06-14  点击量:   
【字体:

我国的传统文人画,是文学和艺术碰撞的华彩乐章,是心灵和世界交汇的瑰丽映像。她是存着老时光的留声机,让我们体会舒缓和安闲;她是山水田园里的拂拂清风,扫尽我们心头的尘霾和翳障;她是暗夜里莹然的一轮寒月,让我们相信人间值得,总会有光亮。她的笔墨里沁着茶,和着酒,含着泪,带着血,融着雪,凝着霜。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,需要在这深切契合我们民族审美习惯的艺术变奏中,在这充溢着终极思索、心灵安放的天地里,找回我们的典雅、深沉和悲悯,潇洒、浪漫和刚强。于是,请让笔者带您一路走吧,就像走在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。

 ——作者题记

 “一场雪,北京就变回了北平,南京就变回了金陵,开封就变回了汴梁,故宫就变回了紫禁城。”下雪的时候,朋友圈里总会被这样的话刷屏。

 雪,遮蔽了污浊的尘霾,掩盖了浮华的色彩,让世界洗尽铅华,变得清冷而静谧,素雅而洁净。

 眼前这幅《雪溪图》,是唐代画家王维创作的绢本墨笔画。看着这千年前的山村雪景,让我们心境安谧、祥和。

 近景是山脚,从右下方斜迤到画面中来,左下侧一座木桥横在山隅的潭水上。过了桥,平旷的一片雪地,左侧有篱墙蓬门,右侧是两三栋豁朗的屋宇,两座房子在山的掩映之下,另一栋房子在疏疏落落的六棵树木之下。两边的房屋内各有两人对坐闲话。近处的桥头,一个童子正赶着一大三小的四头猪回家。画面中部一人身穿黑衣,正踏雪而行。

 中景是横贯的一条江水,平静的江面上,两人撑篙,驾着一条篷船沿江而下。远景是对岸起伏的山坡,和两间草亭,一带疏林,都在白雪覆盖之下,萧疏而荒寒。

 整幅画面,全用水墨晕染,白雪则靠留白来表现。荒亭野店,烟水孤舟,形成一派寂静空旷的景象。撑船的两个船工,房舍里晤谈的两对闲人,给画面增添了灵动鲜活的气氛。篷船和船工的比例明显偏大,似乎还保留着早期绘画中不讲究透视关系,突出特定画面元素的古拙之感。而童子牧猪的形象,出人意表,富于生活情趣,让人在感受寒江雪野的清冷之外,油然生出温暖的心绪来。

 而画面中间那位黑衣路人,似乎才是画眼。因为其他人物都是身着白衣,整幅画里着色最浓的就是他。

 我想,他就是王维吧。独自行走在自己的画里,漫步在山村雪野上,盘桓于静谧而鲜活的诗境中。

 雪在中国的诗和画中,都有着丰富的意象内涵。文徵明说:“古之高人逸士,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,然多写雪景者,盖欲假此以寄其岁寒明洁之意耳。”恽南田说:“雪霁后,写得天寒木落,石齿出轮,以赠赏音,聊志我辈浩荡坚洁耳。”

 王维本就是写雪的高手,王士禛在《渔洋诗话》里,把王维写雪的名句“洒空深巷静,积素广庭闲”、陶潜的“倾耳无希声,在目皓已洁”、祖咏的“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”,并列为咏雪的“最佳”之作。

 北宋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》里说王维作画时,“每留素以成云,或借地以为雪。”也就是只画没有被白雪覆盖的景物,留白的地方就表现出浮云和积雪的形状了。

 《雪溪图》中,画山石的皴法还比较简单,整幅画面在勾勒山石、树木、房舍轮廓之余,以水墨的晕染来表现物象的立体层次之感。所谓“墨分五彩”,墨色的浓淡呈现出丰富的变化,使画面呈现类似黑白摄影的效果,素雅而简净。

 王维在《山水决》中说:“夫画道之中,水墨最为上。肇自然之性,成造化之功。或咫尺之图,写千里之景。东西南北,宛尔目前;春夏秋冬,生于笔下。”老子说“五色令人目盲”。《历代名画记》也论道:“山不待空青而翠,凤不待五色而彩。是故运墨而五色具,谓之得意。意在五色,则物象乖矣。”张彦远是在说,大自然的青山、凤凰,不需要敷色,就已经五彩斑斓。运用水墨使得五色兼具,就把握住了物象的真意。如果心心念念用色彩来表现自然,反而会事与愿违,远离了本相。

 一下雪,色彩被掩盖,世界更像一幅水墨画了。王维在探索水墨旨趣的时候,可能和我们的感受类似,因此他画了很多的雪景图,见于宋徽宗朝《宣和画谱》著录的,就有26幅。他称得上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把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了。

 水墨画面产生的含蓄、悠远、纯净、简淡之韵,暗合着文人雅士幽独超逸的气质、清静素朴的心境。墨色置换了自然界真实的颜色,让“墨分五色”取代缤纷五色,以慧心呈现画中之诗。这是文人画家以自我之心表现的世界,类似于西画千百年后才出现的“表现派”。

 水墨渲淡的画面语言,和闲逸玄远的诗心交融,于是就有了这幅《雪溪图》。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